6月13日,“追梦中国、智力非洲”首届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决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办。15位来自肯尼亚、刚果(布)、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多哥等国的留学生精彩讲述他们和中国的故事。
中国路桥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山,中国路桥公司党委副书记申展;长安大学副校长赵均海,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蒋昌波,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关忠良;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阿卜杜拉·法勒、赤道几内亚驻华大使赫曼·阿巴甲,刚果共和国驻华公使衔参赞阿尔贝尔·艾朗克,多哥驻华第一秘书艾贾德·艾亚纳出席并观看了本次演讲活动。
这些留学生全部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资助来华进行本科教育,目前分别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以中国路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致力于实现“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的同时,更加重视沿线民众民心相通,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解决当地就业,促进文化沟通,与所在国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当地人员培训。
2015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了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在合作内容之中,扩大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尤其引人注目。为落实中非人才合作计划,截至目前,中国路桥累计资助肯尼亚、刚果(布)、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多哥等6国291名学生来华深造。
中国路桥董事长卢山表示,中国路桥是当前“一带一路”共建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承建了一大批具有地区和国际影响力的工程。比如世界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项目——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中国企业在欧洲地区承建的第一座大桥——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中国-中东欧合作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以及刚刚通车的、中国企业在海外第一个全部使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运营管理建设的国际干线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在实施互联互通项目的同时,中国路桥以高度的使命感,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授人以渔、终生致用”的原则,满足当地就业、加快技术转移。以蒙内铁路为例,该项目为肯尼亚创造超过46000个就业岗位,接受岗位技能培训的当地员工累计超过45000人次,更将有100名肯尼亚留学生来到北交大“路桥班”接受本科教育,为东非铁路网的建设运营贮备人才。这些留学生最终能够以“中国通”的身份回国,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参考资料:
一、中国路桥资助留学生基本情况
在致力于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中国路桥非常重视中肯人民民心的“软联通”,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解决当地就业,促进文化沟通,与所在国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当地人员培训。
为落实中非人才合作计划,中国路桥累计资助肯尼亚、刚果(布)、塞内加尔、赤道几内亚、安哥拉、多哥等6国291名学生来华深造。中国路桥目前主要与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开展留学生培养工作。
以蒙内铁路为例,仅蒙内铁路为肯尼亚创造超过46000个就业岗位,当地雇员占总员工比例约90%。公司高度重视对肯尼亚员工的培训和技术转移,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接受岗位技能培训的当地员工累计超过45000人次。第一层面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当地雇员的技术培训;第二个层面是开展运营期间铁路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为肯尼亚以及东非铁路网提供运营维护技术人才;第三个层面是帮助肯尼亚建立铁路工程技术学院,目前公司正在与肯尼亚铁路局合作,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铁路技术学院的建设;同时,还全额资助100名肯尼亚优秀学生到中国留学。也由此,蒙内铁路作为中肯乃至中非合作的标志性、突破性、示范性项目,被称为是新时期中非“友谊之路”。
二、北交大肯尼亚留学生情况及媒体报道
中国路桥分三批全额资助100名肯尼亚优秀高中毕业生前往北交大进行为期4-5年的铁路相关专业本科教育。2016年4月6日,首期25名肯尼亚留学生在北交大举行开学典礼;2017年3月9日,中国交建·中国路桥与北京交通大学签署“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同时第二批35名留学生开班。
媒体报道指出,该项目旨在为肯尼亚乃至东非铁路网的建设运营培养和输送高端人才。这是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国路桥推进中肯两国“民心相通”工程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