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国经济的合作和全球财富的传播方面,没有什么比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更具有代表性。“一带一路”又称BRI,是对古代丝路的重新创造。
根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其战略目标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繁荣,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古代丝路的复兴以及新的全球性经济区的设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中国人在过去6年中,在实现其主要目标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专注和奉献精神。
为增加贸易,建立密切联系并创造财富,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新项目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中国通过这些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并不是在纸上谈兵。
当西方国家还在怀揣疑虑和不确定时,中国已将注意力集中投入到实现全球共同繁荣的愿景上。
在西方国家未能领头的领域,中国正一往无前,勾勒一个新的全球经济未来,对冲西方惯有的消极主义。
特朗普“美国第一”的政策标志着对全球化的拒绝以及对原始民族主义的崇尚。没有什么比特朗普推崇的美国—墨西哥边境隔离墙更能体现体现他的倒行逆施。矛盾的是,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的血汗构筑的国家。墨西哥人受饥饿和贫困驱使来到这个异常富裕国家的边界,但这个国家并不愿与他人分享财富和繁荣。
在欧洲,英国深陷民族主义泥沼。曾经的全球性力量,已然退缩到世界边缘。英国脱欧是拒绝参与全球化、拒绝共享文明和财富的典型表现,引发各方忧虑。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全球大国曾扮演推动全球化的领军角色,他们背弃自己提倡的全球化并斩断自己经济繁荣的根源着实令人担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全球化以及全球繁荣的传播共享已然穷途末路?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方曾从全球化受益,实现了繁荣,获得了财富。而现在全球化刚刚开始让亚非发展中国家受益,倒行逆施将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贫困将会加剧,因为它剥夺了它们发展贸易、促进互联互通和吸引投资的机会,断绝了他们摆脱贫困的道路。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直面挑战。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一次机会,可以回顾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让更多国家能够参与 “一带一路”的跨国经济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同首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参与国家更多、成果更丰硕。高峰论坛期间,我们举行了开幕式,召开了高级别会议,举办了12场分论坛和一场企业家大会,来自150多个国家的各界代表参加。
他还强调,来自38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在这里举行了领导人圆桌峰会。这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表示,论坛的重要目标是对“推进互联互通,挖掘增长新动力”、“加强政策对接,打造更紧密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议程”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习近平强调,与会各国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这些共识反映在圆桌峰会一致通过的联合公报中,将成为今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行动指南。
“我们积极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进展和意义。我们都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是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共建“一带一路”5年多来,特别是首届高峰论坛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策沟通范围不断拓展,设施联通水平日益提升,经贸和投资合作又上新台阶,资金融通能力持续增强,人文交流往来更加密切。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的早期收获,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了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新贡献。”
习近平同时再次重申中国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由参与各方“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共同受益”。
他还在会议上再次强调“一带一路”对所有愿意加入的国家是开放的:“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参与进来。我们一致支持开放、廉洁、绿色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环境友好的新时代丝绸之路。我们同意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积极对接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这些共识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携手努力让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这都深刻地表明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没有其他动机,只是通过贸易实现软实力并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明确指出,要加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合作。正如习近平所言,“‘一带一路’将继续推进陆上、海上、空中、网上互联互通,建设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础设施。”
“将推进建设经济走廊,发展经贸产业合作园区,继续加强市场、规制、标准等方面软联通,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形成以高峰论坛为引领、各领域多双边合作为支撑的架构,使我们的合作既有理念引领、行动跟进,也有机制保障。
论坛期间各方签署了总额640多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这些成果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显然,中国正在积极开放。我们希望,尼日利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提供的机会,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
作者:领航报总编奥斯汀玛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