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在线讯 6月22日,第二届南部非洲地区大学联合会(Southern Africa Regional Universities Association, SARUA)副校长对话会议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召开。在本次会议上,来自南部非洲各国高校的副校长们就南部非洲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来自南非、安哥拉、博茨瓦纳等15个国家(安哥拉、博茨瓦纳、巴西、刚果民主共和国、法国、肯尼亚、莱索托、毛里求斯、马来西亚、莫桑比克、葡萄牙、南非、坦桑尼亚、美国和津巴布韦)的76所高校的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挑战:教职工减少、教授老龄化以及科研产出低水平
最近,南部非洲国家民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不断上升。不过,该地区的大学却面临着许多挑战:教职员工数量的减少、教授队伍的不断老龄化以及低水平的科研产出。面对危机,各国校长在本次会议上达成共识,确定了大力推进该地区高校国际化的战略。对此,国际大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秘书长爱娃·艾格伦-波拉克(Eva Egron-Polak)表示:“国际化是一种创新的机制。”她认为南部非洲高校需要更好认识和理解国际化的作用和意义。
损失:错过国际化机遇
对于非洲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新鲜事物。正如美国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人文学院院长保罗·泽莱萨教授指出的那样:“非洲、亚洲和欧洲有很多古老的大学都是按照当地学术活动中心的标准来建设的。”但是,许多非洲国家在获得独立后,其高校都变得“国际化”。比如博茨瓦纳、斯威士兰和莱索托,它们聘请了很多来自过去宗主国的学者任教,而且由于临近地区高等教育不发达,所以这些大学吸引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
遗憾的是,虽然在1967年,一些非洲国家联合发表的阿鲁沙声明(Arusha Declaration)为非洲高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非洲高等教育界却未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对此,非洲教育国际化网站(the African Network for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Education, ANIE)的负责人,詹姆斯·奥迪恩诺·乔维(James Otieno Jowi)表示:“非洲高教界没能把握住阿鲁沙声明的机会,这是一个损失,它意味着非洲的高等教育不得不继续落后于北方国家的同行。”
在泽莱萨看来,当前的国际化趋势是过去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延续,他谈道:“学生和学者渐渐流动到北方国家,而南方国家只能在教学体制和方法上向北方亦步亦趋,这就是过去非洲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
出路:交流形式和知识的创新
高校国际化已经给全球学术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影响。所谓高校国际化并不是单纯指学生在不同学校间的流动,它包含着高校间学术思想和理论框架的交流和探索,其目的是丰富各个大学的学术目标、给新知识的诞生创造机会。而目前许多南部非洲大学并没有充分利用高校国际化的优势,在国际化领域,这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前瞻性。
在南部非洲地区,不同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差异很大,他们对国际合作的反应也有所不同。通过这次对话,校领导们认为非洲高校要更好地研究国际化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必须能够在条件不同的各个大学中发挥高效率的作用。泽莱萨教授指出:“为了重新加强学术产出,非洲高校必须弄清楚它们最有兴趣发展的学科是什么,政府最需要的知识是什么,以及什么样的合作关系才能满足上述需求。”
如果南部非洲高校想要增强其科研实力并满足其国内学生的入学需求的话,它们就必须探索出一套清晰的、能够与其自身情况匹配的并且将为他们的自身发展带来好处的国际化道路。现在,这些非洲国家的高校已经达成共识,一些马来西亚和巴西的高校也已经加入其中,这表明它们的前景比较乐观。